核心结论:3 月22 日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发布《“十四五”现代能源体系规划》,强调能源安全,加大油气勘探开发,常非并举、海陆并重;推进天然气地下储气库、LNG 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;加强安全战略技术储备(煤制油气、燃料乙醇、生物柴油/航煤等);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。
1.强调能源安全,增强油气供应能力。
规划指出,坚持先立后破,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。2021 年,我国原油产量1.99 亿吨,连续三年实现回升,进口依存度72%;天然气产量2053 亿立方米,连续五年增产超过百亿方,进口依存度45%。规划指出,石油产量稳中有升,力争2022 年回升到2 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。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,力争2025 年达到2300 亿立方米以上。
2.增储上产,常非并举、海陆并重。
规划指出,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,坚持常非并举、海陆并重,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,夯实资源接续基础。海域资源方面,中海油是国内海洋油气龙头,2019-2021 年其产量年均复合增速6%;公司2022-2024 年计划维持产量稳定增长,年均增速维持6%-7%。非常规资源方面,加快页岩油、页岩气、煤层气开发力度。2021 年,我国页岩油产量240 万吨,页岩气产量230 亿方,煤层气利用量77 亿方。
3.提升天然气储备和调节能力。
规划指出,推进地下储气库、LNG 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,打造华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等数个百亿方级地下储气库群,优先推进重要港址已建、在建和规划的LNG 接收站项目。到2025 年,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-600 亿立方米,占天然气消费量约13%。
4.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。
规划指出,推动化石能源开发生产环节减排,加大油气田甲烷采收利用力度,加快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推广应用。推动炼化产业转型升级,严控新增炼油产能,有序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,延伸产业链,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。完善能耗“双控”与碳排放控制制度,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。
5.加强安全战略技术储备
煤制油气、燃料乙醇、生物柴油/航煤等。规划指出,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,在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等前提下,稳妥推进已列入规划项目有序实施,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,研究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、陕西榆林、山西晋北、新疆准东、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。
按照不与粮争地、不与人争粮的原则,提升燃料乙醇综合效益,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、生物柴油、生物航空煤油等非粮生物燃料。
投资建议。建议关注:(1)油气勘探开采类企业,中国海洋石油、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;(2)受益于增储上产的油服龙头,中海油服、杰瑞股份等;(3)LNG接收站龙头,新奥股份、广汇能源、九丰能源等;(4)生物柴油龙头,卓越新能、嘉澳环保等。
风险提示:油气价格大幅波动;油气产量不及预期;安全战略技术储备发展进度不及预期等。
拼阀网编辑:梅花鹿
温州海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(拼阀网)